一起学《左传》之桓公八年文字版
发布日期:2025-08-07 19:28 点击次数:188
原创 龙田有雨 南山古社 2019-07-11 20:34
由于俺普通话很成问题,所以这一期请了一位小姐姐@刘子默 录音,朋友们听听看效果咋样。更习惯听音频而不是看文字的朋友也可以关注我们喜马拉雅账号“古社国学”,相关音频会第一时间更新。
鲁桓公8年.mp3南山古社7分钟
◇桓公八年
【经】八年春正月己卯,烝。天王使家父来聘。夏五月丁丑,烝。秋,伐邾。冬十月,雨雪。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传】八年春,灭翼。
随少师有宠。楚斗伯比曰:“可矣。仇有衅,不可失也。”
夏,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使薳章让黄。楚子伐随,军于汉、淮之间。
季梁请下之:“弗许而后战,所以怒我而怠寇也。”少师谓随侯曰:“必速战。不然,将失楚师。”随侯御之,望楚师。季梁曰:“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偏败,众乃携矣。”少师曰:“不当王,非敌也。”弗从。战于速杞,随师败绩。随侯逸,斗丹获其戎车,与其戎右少师。
秋,随及楚平。楚子将不许,斗伯比曰:“天去其疾矣,随未可克也。”乃盟而还。
冬,王命虢仲立晋哀侯之弟缗于晋。
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礼也。
大家好,我们继续一起学习《左传》,今天要说的是鲁桓公八年的内容。
鲁桓公八年,即公元前704年。这一年的周历正月十四日,鲁国举行烝祭。我们之前在鲁桓公五年的时候说过,烝祭是在夏历冬天十月的时候才举行的祭礼,鲁桓公八年的周历正月,换算成夏历则是十二月,显然这个时候举行烝祭是不合常理的,因此要记载下来。不知道这个鲁桓公怎么回事,在正月举行烝祭一次也就罢了,后面在五月十三日的时候,又违背常理举行烝祭一次,全然不把祭祀的相关规定当回事儿。我们知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周礼的重要内容,然而现在却如此不当回事儿,所谓“礼崩”,也就可见一斑。
同样是在鲁桓公八年的周礼正月,周桓王派大夫家父作为使臣来鲁国访问。各位注意这里的家父是指的周王室的一位大夫,家氏,父为他的字,而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我的父亲”这个家父。
鲁桓公七年冬天,曲沃武公诱杀了晋小子侯。鲁桓公八年春,曲沃武公完全灭掉了以翼城为国都的这个晋。但是他并没有就此稳坐钓鱼台。在鲁桓公八年的冬天,周桓王出面,命令这个时候担任天子卿士的虢公林父讨伐曲沃武公,将曲沃武公打败逐回曲沃,然后立晋哀侯的弟弟晋缗侯为晋国国君。
在鲁桓公六年的时候,我们曾说到楚国大夫斗伯比建议楚武王利用随国自大的少师来离间随国和汉水以东其他小国的关系,楚国坐收渔利。楚武王采纳了斗伯比的建议。果然,不到两年时间,少师就得到了随侯的宠信。鲁桓公八年的春天,斗伯比就对楚武王说:“现在可以对随国下手了,他们现在有了弱点,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们可不能坐失良机。”
于是,夏天,楚国在沈(音“沉”)鹿这个地方做东,召集诸侯到这里见见面,喝喝茶。结果没想到黄国和随国不给面子,不来。楚武王等的就是这个。于是一面派出薳(音“委”)章前去责备黄国,而自己则帅军讨伐随国,军队驻扎在汉水和淮水之间。
随国这边,季梁建议先就不去会盟的事情向楚国道歉,楚国肯定不会因此而善罢甘休。随侯主动道歉而楚国咄咄逼人,这样恰好可以激发随国上下的斗志,进而有利于增强战斗力,同时也更容易让楚军骄纵懈怠而战斗力减弱。然而见过楚军“虚弱”的少师哪管这个,他当初前往谈判的时候是亲眼看到楚军虚弱不堪,所以要战胜楚军哪需要那么多讲究,一个字:干。于是少师对随侯说:“这肯定要果断迅速地出击啊,晚了就失去了打败楚军的机会了。”
随侯宠信少师,自然是听少师的话。主动拉出军队要跟楚军正面PK。双方在速杞摆好阵势,就等着擂鼓冲锋。
这个时候季梁又建议说:“楚国是以左为尊的,所以他们的国君肯定是在左军之中,而楚国的精兵良将也肯定都在左边,而这样他的右翼肯定就没有好的将领指挥。所以我们要避开他们左边的精锐,集中兵力攻击他们的右翼,他们的右翼经不起扛,肯定很快就会溃败,而右翼溃败了,其余部分也就会兵败如山倒。”
然而这个时候,又是这个二百五少师跑出来说:“不跟楚国国君所在的军阵正面交战,这无法显示出我们随国是跟楚国地位相当的国家。”估计当时季梁捏死这个少师的心都有了。
随侯没有听从季梁的建议,带着少师跟自己同一辆战车,跟楚武王所在的军阵正面冲锋,结果被打得打败。随侯自己逃走,而楚国大夫斗丹不仅缴获了随侯所乘坐的戎车,而且还俘虏了作为戎右的少师。
秋天,随侯想要和楚国求和,楚武王本来不同意,可能想要进一步灭掉随国。而斗伯比说:“危害随国的少师现在已经被老天爷惩罚了,祸患已除,那么随国暂时就还没有那么容易被灭掉,所以现在还不是搞定它的好时机。”于是楚武王在和随国订立盟约后班师回国。
同样是在秋天,鲁国讨伐邾国,但并没有记载说明理由,《左传》也没说。周历十月,即今天农历九月,下雪,这是一个比较反常的事情,所以《春秋》记载下来。
也是在冬天,周天子的使臣祭公来到鲁国。所为何事?是要代表周桓王去纪国迎娶王后。因为按照周礼,周天子地位崇高,所以周天子结婚,是不会自己主婚的,而是委托同姓诸侯先代为主持,将王后先接到这个同姓诸侯国,然后再送到周天子那里去。祭公来鲁国,就是为了这个事情。因为这个操作方式是符合周礼的,所以《左传》记载说“礼也。”
那么有说法认为这次周桓王取纪国女子为王后,很有可能是有纪侯主动活动的因素在里面。因为我们前文说过郑国齐国对纪国图谋不轨,而纪国找鲁国斡旋的打算也落空,所以纪侯可能想通过跟周天子取得姻亲关系来化解这场危机。那么纪国的危机能够就此化解吗?我们将在下节继续讲述。
如果您觉得本文可读,请分享到朋友圈,谢谢大家。
《左传》桓公元年讲座文字整理版
《左传》隐公元年讲座内容
图片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低质
不看此公众号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